|

楼主 |
发表于 2023-6-1 07: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1、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和学科特点制定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三个素养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课堂注重素养目标的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熏陶。教师通过问题设计以及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细致的认识了解,不仅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而且更深层次提升对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三个素养目标的达成。
商榷之处:教学目标之一是能够用国际视野看待中国的影响和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判断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有效资料、整合分析资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课前学生的准备中才能得到充分培养。这一目标怎么设计设计和实现呢?
2、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重难点处理适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比较到位。设计中选取了相关素材,非常贴切地解决了相关问题,而且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能有效地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商榷之处:一个关键点就是教师如何更优更有效地组织好合作探究,这也是精髓所在。
3、教学过程
亮点:教学设计导入简洁、自然。利用提问直接切入正题,也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感情共鸣,很快进入学习佳境。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给了每个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展示相应的问题材料,并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事例?(学生列举)”,半开放的问题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能力。
商榷之处:建议可以更多一些师生互动,教师也参与课堂讨论,给学生一些建议或评价,课堂可能会更和谐,小组讨论也会更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