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10 08: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集体备课 定稿
主备人:
杨艳
科目:历史
教研组:
政史教研组
时间2023年11月
教师姓名
杨艳
教研组
政史教研组
课题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教学
目标
1.根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以及国民党的“围剿”,分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唯物史观)
2.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结合课本文字,小组合作绘制长征路线图。(时空观念)
3.通过播放视频《遵义会议》,了解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通过回顾学过的课文中关于红军长征中的一些故事,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1.长征的经过和意义;2.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式学习法、史料阅读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教学工具)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视频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回顾学过的课文《金色的鱼钩》,思考:这个故事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为什么要长征?
通过学过的课文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新
课
讲
授
一、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的原因
1、出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及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情况,设置课堂思考题。
问题:面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国民党蒋介石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围剿(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
2、展示“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表”引导学生分析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说明前四次能够成功的原因是:利用毛泽东的正确战略战术;第五次失败的原因是: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
3、让学生得出长征的原因及目的。
(1)根本原因:李德、博古在指挥上“左”的错误 左倾:主观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急于求成,在革命中采取盲目冒险的行为。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二、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的经过
(一)长征初期的情况
1、画一画:
阅读教材第83-84页的长征经过,绘制长征路线简图。
展示学生手绘的路线简图。
2、听一听:
教师讲述长征过程中的重大军事行动。
(1)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出发地点:江西瑞金
(3)路线:瑞金出发(1934.10)→突破四道防线→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遵义会议
3、看一看:
播放视频“遵义会议”,学生结合课本了解相关知识。
①时间:1935.1
②地点:遵义
③内容:a.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d.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④意义:a.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b.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想一想: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我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file:///C:/Users/%E8%83%A1%E8%B7%83%E6%96%87~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
(二)长征后期的情况
1、展示“四渡赤水出奇兵”——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掌握了作战主动权。
3、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展示课文《飞夺泸定桥》片段
4、爬雪山、过草地。
展示课文《丰碑》片段
三、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的胜利
(一)出示《中国工农红军路线图》
1、路线:瑞金出发(1934.10)→突破四道防线→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
2、胜利: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二)出示三则史料,分析长征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出示相关数字和课文《丰碑》片段,感悟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乐观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
↓ ↓ ↓
坚定信念 勇往直前 众志成城
积极进取 排除万难 团结互助
习题练习:
利用智慧课堂展示本课思维导图,学生将答案拖入相关的横线处。
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战略指挥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分析看待历史的唯物史观。
培养学生绘制示意图及时空观念的能力,落实时空观念的素养。
用地图、箭头、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展示长征的发展过程,树立时空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并结合课本,解决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这次会议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论从史出,以史料分析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再进一步升华到今天的新长征精神上来,以达到家国情怀的培养。
认识长征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
教学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希望同学们在进行完本课的学习之后,面对新时代的长征路,不仅能够理解和认同长征精神,更要知道和运用长征智慧。能够运用更加全面、更加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前方的困难,相信大家的未来一定无比精彩。最后,我们在一首歌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结合习近平语录,播放长征版《奢香夫人》重温长征路,在歌中思考我们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进行情感地升华。
作业布置
1、基训第17课
2、推荐阅读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学有余力的同学绘制一张红军长征路线的简图,并标注相关的历史事件及重要意义。
教学反思
1、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由于时间关系未着重强调。
2、语言太过平淡,缺乏激情,无法感染学生,课堂气氛未调动起来。
|
|